目前,转基因作物已在一些国家大面积种植,2017年种植面积已达到1.898亿公顷,是1996年的112倍,占全球15亿公顷耕地的12%,全球批准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已增至26种。转基因技术在降低资源投入、保护环境安全、保障粮食供给等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。但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,人们对其生物安全问题非常关注,由于一系列转基因的突发事件,造成了公众对转基因技术认知的误解。为此,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叶纪明做了以下解读。
  
1 转基因的概念及技术特点
 
  1.1概念
  转基因技术的理论基础来源于进化论衍生来的分子生物学。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其实是一种植物育种技术的发展,从自然选择开始,依次向常规育种(嫁接)、杂交育种、诱变育种、分子育种(现代生物技术)发展。
  1856年,孟德尔发现了生物界重要的遗传学物质DNA,为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;1982年开始重组人胰岛素;1994年第一例延熟保鲜转基因番茄获批上市;1996年转基因作物开始大规模商业化种植……
  基因片段的来源可以是提取特定生物体基因组中所需要的目的基因,也可以是人工合成指定序列的DNA片段。DNA片段被转入特定生物中,与其本身的基因组进行重组,再从重组体中进行数代的人工选育,从而获得具有稳定表现特定的遗传性状的个体。该技术可以使重组生物增加人们所期望的新性状,培育出新品种。
 
  1.2优势
  转基因技术不仅有利于发展农业生物技术,减少农产品损失、自然环境的恶化、病虫草害带来的负面影响,降低劳动力成本等,还拓宽了遗传资源利用范围,使育种更为精准、高效和可控,具体如下:
  (1)打破了物种之间的界限。常规育种、杂交育种、诱变育种等技术都涉及基因的交换和变异,但局限为本物种的基因,转基因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。
  (2)能够将别物种中的抗体、耐除草剂等基因,通过一种技术转移到需要的作物中,并能表达和稳定遗传。如Bt(苏云金芽胞杆菌)基因,因其表达产物Bt毒蛋白具有杀虫效果好、安全、高效等优点而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转杀虫基因。科学研究人员通过酶作用重组新的质粒,转入培养植物的细胞,将转入基因的细胞培养成完整的植物,从而达到较好的杀虫效果。
 
2 转基因方法
 
  2.1农杆菌介导转化法
  此方法利用农杆菌通过侵染植物伤口进入细胞,将T-DNA插入到植物基因组中,稳定地遗传给后代。这种方法利用天然的转化载体系统,成功率较高,效果较好,方法最成熟,遗传稳定性较好,应用也比较广泛。
  农杆菌介导转化法起初只被用于双子叶植物中,自从技术瓶颈被打破之后,农杆菌介导转化在单子叶植物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,其中水稻已经被当作模式植物进行研究。
 
  2.2基因枪法
  始于上世纪80年代,由美国Cornell大学生物化学系John.C.Sanford等于1983年研究成功。这种方法利用火药爆炸或高压气体加速(加速设备被称为基因枪),将包裹了带目的基因的DNA溶液的高速微弹直接送入完整的植物组织和细胞中,然后通过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,再生出植株,选出其中转基因阳性植株即为转基因植株。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单子叶植物,与农杆菌转化相比,基因枪法转化的一个主要优点是不受受体植物范围的限制,但是盲目性很大,转化效率较低。
 
  2.3花粉管通道法
  在授粉后向子房注射含目的基因的DNA溶液,利用植物在开花、受精过程中形成的花粉管通道,将外源DNA导入受精卵细胞,并进一步地被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基因组中,随着受精卵的发育而成为带转基因的新个体。此方法于1981年由我国学者周光宇提出。该方法的优点是不依赖组织培养人工再生植株,技术简单,不需要装备精良的实验室,适用于常规育种,但是其应用范围太窄。
 
  2.4基因编辑技术
  此方法于2013年由美国华人张锋等提出,可通过酶对靶向目标基因进行精确地修饰,实现对特定DNA片段的敲除、加入等。这种方法操作具有周期短、效率高、应用广等优点,但是会出现脱靶现象,监管比较难。随着技术的不断研究与发展,未来将在医学、动物以及农作物育种上广泛使用。
 
3 转基因技术应用
 
  目前,转基因技术在农业、工业、医疗、环保等领域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。
  (1)农业。应用集中于新型优势动植物物种的培育,例如转基因大豆、转基因玉米、转基因小麦、转基因牛等,充分发挥转基因农产品产量大、质量优的特点。
  (2)工业。主要用来制作食品添加剂、培养各类益生菌、改良食品加工原料、改良食品加工工艺、提高酶制剂的产量和增加生物保健食品的有效成分等,能提高食用价值,确保食品中蕴含丰富的营养。
  (3)医疗。利用此技术完成药物合成、生产等环节,确保药物质量和疗效,解决部分药物在制作、提取等方面存在的伦理学、社会学难题,以便有效治疗多种新型疑难病症。目前已有基因工程疫苗、基因工程胰岛素和基因工程干扰素等药物。已经商业化使用的部分基因工程疫苗有乙肝疫苗、丙肝疫苗、百日咳基因工程疫苗、狂犬病基因工程灭活疫苗、肠道病毒71型基因工程疫苗、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基因工程疫苗、轮状病基因工程疫苗。
  (4)环保。转基因技术成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新途径,当前已知的是可以利用转基因微生物来降解塑料,部分研究者也在尝试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能够吸收、降解有机垃圾或废料的植物。通过此类植物的种植,实现清除垃圾、净化环境的目的。
4 全球农业转基因技术发展现状
 
  根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(ISAAA)发布的《2017年全球生物技术/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发展态势》数据显示,2017年全球共有24个国家/地区种植了1.898亿公顷(27亿亩)转基因作物,是1996年的112倍,占全球15亿公顷耕地的约12%。其中19个为发展中国家,5个为发达国家。
  从1992年到2017年,全球共计批准4,133项监管审批、26个转基因作物以及476个转基因转化体,其中玉米232个转化体,棉花59个转化体,马铃薯48个转化体,油菜41个转化体以及大豆37个转化体。获得批准最多的12个转化体分别是耐除草剂玉米NK603、耐除草剂大豆GTS40-3-2、抗虫玉米MON810、抗虫玉米Bt11、抗虫玉米TC1507、耐除草剂玉米GA21、抗虫玉米MON89034、耐除草剂大豆A2704-12、抗虫玉米MON88017、抗虫棉花MON531、耐除草剂玉米T25、抗虫玉米MIR162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表1 2017年各区域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及种植类型情况
 
地区 
 | 
国家 
 | 
种植面积(万公顷) 
 | 
转基因作物 
 | 
北美 
 | 
美国 
 | 
7,504 
 | 
大豆、玉米、棉花、苜蓿、油菜、马铃薯、苹果、南瓜、木瓜等 
 | 
加拿大 
 | 
1,312 
 | 
油菜、大豆、玉米、甜菜、苜蓿等 
 | 
拉丁美洲 
 | 
巴西 
 | 
5,020 
 | 
大豆、玉米、棉花等 
 | 
阿根廷 
 | 
2,360 
 | 
大豆、玉米、棉花等 
 | 
南非 
 | 
— 
 | 
270 
 | 
玉米、大豆、棉花、香蕉、木薯、豇豆等 
 | 
亚太 
 | 
中国 
 | 
280 
 | 
棉花、玉米、油菜、茄子、木瓜等 
 | 
巴基斯坦 
 | 
300 
 | 
棉花、玉米、油菜、茄子等 
 | 
印度 
 | 
1,140 
 | 
棉花、玉米、油菜、茄子等 
 | 
澳大利亚 
 | 
90 
 | 
棉花、玉米、油菜、茄子等 
 | 
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表2 获批准与农化相关的基因及性状
 
序号 
 | 
基因名称 
 | 
性状 
 | 
来源 
 | 
功能 
 | 
1 
 | 
cry1A,cry1Ac,cry9C等16个 
 | 
鳞翅目昆虫抗性 
 | 
苏云金芽孢杆菌亚种 
 | 
通过选择性破坏昆虫中肠内膜,对鳞翅目昆虫产生抗性 
 | 
2 
 | 
Cp4epsps,Gat 4601等8个 
 | 
草甘膦耐受性 
 | 
根癌农杆菌株CP4、地衣芽孢杆菌 
 | 
降低对草甘膦的亲和力,从而增强对草甘膦除草剂的抗性 
 | 
3 
 | 
Pat,bar 
 | 
草铵膦耐受性 
 | 
绿色产色链霉菌,吸水链霉菌 
 | 
通过乙酰化消除草铵膦除草活性 
 | 
4 
 | 
dmo 
 | 
耐麦草畏 
 | 
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
 | 
作为酶反应底物实现耐麦草畏 
 | 
5 
 | 
add-1,add-12等2个 
 | 
耐2,4-D类 
 | 
食酸丛毛单胞菌 
 | 
降解2,4-D除草剂的侧链解毒和降解芳氧苯氧丙酸酯除草剂 
 | 
6 
 | 
hppdPFW336 
 | 
耐异恶唑草酮 
 | 
荧光假单胞菌菌株A32 
 | 
降低除草剂的生物活性成分 
 | 
7 
 | 
avhppd-03 
 | 
耐硝磺草酮 
 | 
燕麦 
 | 
硝磺草酮除草剂耐受性 
 | 
8 
 | 
als,surB等6个 
 | 
耐磺酰脲类 
 | 
拟南芥 
 | 
磺酰脲类除草剂耐受性 
 | 
9 
 | 
bxn 
 | 
耐溴苯氰 
 | 
克雷百世杆菌亚种 
 | 
溴苯氰耐受性 
 | 
10 
 | 
Cry34Ab1 
 | 
鞘翅目昆虫抗性 
 | 
苏云金芽孢杆菌亚种 
 | 
通过选择性破坏昆虫中肠内膜,玉米根甲虫等 
 | 
 
  转基因作物以玉米、大豆、油菜和棉花为主,其他如南瓜、马铃薯、苜蓿、西红柿、菠萝、香蕉、甘蔗等转基因作物这几年也有种植。如加拿大的Innate马铃薯、美国的Arctic苹果、孟加拉国的抗虫茄子、哥斯达黎加的转基因粉色菠萝、巴西的抗虫甘蔗以及澳大利亚的抗病香蕉等。
 
表3 四大转基因作物种植情况(转基因种植比率)
 
转基因作物 
 | 
转基因种植面积(万公顷) 
 | 
全球总种植面积(万公顷) 
 | 
占比(%) 
 | 
大豆 
 | 
9,410 
 | 
12,220 
 | 
77 
 | 
油菜 
 | 
1,020 
 | 
4,300 
 | 
24 
 | 
棉花 
 | 
2,412 
 | 
3,026 
 | 
80 
 | 
玉米 
 | 
5,970 
 | 
18,656 
 | 
32 
 | 
 
 
  在过去的二十几年,转基因技术为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,为农业增产、减少农药使用、改善环境、促进可持续发展、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等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。
 
5 展 望
 
  目前我国转基因生物研究取得的重大进展,如克隆了一批关键功能基因、突破了一批核心共性技术、培育了一批重大标志产品、首次培育出人乳铁蛋白转基因奶牛等。虽然我国转基因技术进步迅速且在发展中国家居领先地位,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,还有一定差距。
今天的农业离不开新技术,转基因作物已经离我们愈来愈近,它正在引领农业生产的革命。虽然目前我国公众对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品还存在疑虑,但我们应该看到转基因技术在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,客观分析种植转基因作物的诸多优势,同时向公众普及转基因技术的相关知识,正确认识并主动地接受转基因食品,使转基因作物能真正地造福于人类。
口/《农化市场十日讯》编辑部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