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高淳区经历了为期41天异常梅雨天气,梅雨量为常年的3倍,受长江高水位及天文大潮影响,水阳江等“两湖一江”水位上涨迅速, 7月20日上午,安徽当涂县石桥镇南圩决堤,洪水涌入与南圩合圩的阳江镇胜利圩,水产养殖受灾严重,出梅后依然日日有雨,加大了管理难度。据高淳区气象台气候预测:8月1日该区将进入高温天气,月平均气温以偏高为主,极端最高气温37~39℃;日最高气温≥35℃的日数约10~13天。请河蟹养殖户加强管理,促进河蟹生长,尽量减轻损失。
一、近期气候概况和预测意见
今年,高淳区梅雨天气较异常。6月10日入梅,比常年偏早8天,7月21日出梅,较常年偏晚11天,梅雨期41天,较常年偏长18天,列有气象记录以来第4位(历史第一45天,分别出现在1982年、1999年)。全区梅雨量621.2(宁高新通道南)~924.3(阳江丹湖)毫米,淳溪829.4毫米,是常年梅雨量(273.2毫米)的3倍,仅次于1999年梅雨量(853.1毫米,历史第一),比2016年梅雨量(819.5毫米)偏多1.2%,位列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二。出梅后,除7月22日是晴好天气外,到28日为止,依然每天有雨,22~28日降水总量达97.7毫米,超历史同期水平。
据高淳区气象台最新气候趋势预测:8月1日开始进入高温天气,月平均气温以偏高为主,较常年偏高1~2℃,约为28.9~30.9℃(常年27.9℃,去年29.3℃);极端最高气温37~39℃;日最高气温≥35℃的日数比常年偏多,约10~13天(常年7.3天,去年11天)。预计今年8月份降水偏少,较常年偏少0~3成,约为85~105mm(常年139.6mm,去年91.8mm);降水过程以分散性雷阵雨为主,主要发生时段预计在:8月上旬后期和8月中旬中后期。
二、河蟹养殖生长情况
今年梅雨季节到来之前的气候,气象条件对河蟹的生长蜕壳总体有利。但进入梅雨季节后,出现了强降水、连阴雨、闷热寡照天气,此时正是河蟹第四次蜕壳期间,对河蟹养殖产生了严重的影响。
由于降水异常偏多, 加上长江高水位及天文大潮影响,水阳江等“两湖一江”水位上涨迅速, 7月20日上午,安徽当涂县石桥镇南圩决堤,洪水涌入与南圩合圩的阳江镇胜利圩,导致圩内小花、潦田、丹湖、费家嘴、大月、沧溪、临湖、胜利、一字、龙潭、永联、新正、西莲等13个行政村村民受灾,面积达1.8万亩,其中,295个重点水产养殖户损失尤为严重,1.5万余亩河蟹、青虾、龙虾、苗圃等养殖作物损失惨重,蟹塘、蟹舍等养殖设备亦受严重损失,经估算,直接经济损失达3.58亿元。
图1 高淳区阳江镇胜利圩被淹的塘口
对于没有被淹的养殖户,少许养殖户,因担心外源水质,故意蓄水,增加了塘口水位,造成塘口水环境变化,影响河蟹蜕壳生长,加上光照严重不足,水草生长发育受抑制,河蟹夹草厉害,水草长势弱,有的甚至全塘水草被损,形成水中溶解氧不足,同时,由于养殖技术和蟹苗质量的差异,部分养殖塘口出现数量不等的河蟹伤亡现象,平均日伤亡量达0.1~0.3只/亩,高的亩均日伤亡达2~3只。只有少数养殖户,前期水质、水草调节好的,暂无伤亡现象。
据高淳区气象局调查:部分塘口存在水质混浊,蓝藻起势较强,水草长势差的问题。如果管理措施不到位,持续高温天气可能造成河蟹伤亡率大幅度增长。
三、高温时期河蟹养殖注意事项
河蟹养殖户在高温季节来临前和高温期间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工作:
1.勤增氧,多改底
当前,虽然出梅已有一周左右,但天气仍然是阴雨寡照闷热天气,塘中水体溶解氧一直较低,据永胜圩邢青松基地河蟹养殖生态环境观测站监测显示,外源水下40厘米的溶解氧,最低时只有2mg/L,晴好天气时,才上升到6~7 mg/L,有虾、蟹池塘内溶解氧更低。因此,有增氧设备的,要勤开增氧机,没有增氧机的,要常撒一些颗粒增氧剂。同时,根据塘内水质情况,经常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,使水体具有40~50cm的透明度,并定期改善池塘底质。
2.控水位,勤补水
高温季节塘内水位要依据天气,水草长势,控制好水位,在确保水草正常生长的情况下,浅水区水位逐步调节到0.8m左右,深水沟在1.5~2m。要勤补水,少量多次,补水时,一定要注意外源水质,千万不能输入有污染的水源。
3.灭蓝藻,控水草
目前,少数塘中有蓝藻暴发趋势,一定要在温度升高,蓝藻起势前,用药物杀灭。河蟹养殖,高温季节水草是关键。水草控制在50%~60%左右。过密要梳,过少要补,并及时清除浮起和死亡的水草。并利用水质调控技术,除去水草面污物。水草长势弱的,在高温季节来临前或高温天气初期,可适当施一点肥料,栽种一些轮叶黑藻等。
4.控青苔,防病害
由于前期雨水多,日照少,当高温晴好天气来临,日照增强后,塘中的青苔有可能暴发,因此,建议人工捞除,控制好青苔暴发,慎重用药物清除。同时要根据塘内水体环境,预防水瘪子等病害。但切勿乱用药物消毒杀菌,防病治病。
5.巧投喂,促生长
在高温的夏季,河蟹除中午水温较高时潜伏水底及水草丛中外,早晚天气凉爽时,一般都要出来活动、觅食,而且摄食量较大。因此,日投喂可以分2次,早、晚各投喂1次,以傍晚投喂为主,占日投喂量的70%。日投喂量要控制在河蟹存塘量的7%~8%。饵料的投喂以植物性饵料为主,动物性饵料要适当控制。切忌投喂变质和单一饵料。一般以投喂后2~4小时吃完不剩余为宜。具体的投喂量应根据天气、水质、温度和河蟹活动及生长情况灵活掌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