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内容提要】月内小麦处于返青至拔节孕穗期,油菜处于抽薹开花期。月内气温波动大,虽然出现了3次较强程度冷空气过程,但全省气温仍总体偏高,大部分站点3月平均气温列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高值的前五位;光照较充足,全省普遍偏多1~3成,温高光足的气象条件促进了在田麦油的春长春发,苗情呈现较好态势,小麦一、二类苗合计比例较返青期(2月20日)进一步提高。月初全省出现明显降水及淮河以南地区12-16日多小雨天气,农田土壤墒情得到明显改善,但随后降水持续偏少,加之气温偏高,部分地区土壤再次亏缺。
据省气候中心预测:4月降水量淮北地区和江淮之间较常年偏少0~2成,苏南地区较常年偏少2~5成。4月平均气温淮北地区和江淮之间较常年偏高0~1度,苏南地区较常年偏高1~2度。4月我省小麦将从南到北开始进入抽穗扬花期,油菜进入结荚期,是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,也是气象灾害多发期。建议:提水增墒,确保作物正常生长;做好以小麦赤霉病为主的病虫害监测、防治工作;继续加快春耕春播进度,力争全苗、齐苗;针对4月天气多变特点,兼顾设施蔬菜管理工作。
一、基本农业气象要素
1. 气温
月内气温波动大,共出现3次较强冷空气过程。
月平均气温:全省各地9.2~12.8度(图1)。与常年同期相比,全省区域内偏高2.1度,淮北地区偏高1.9度,江淮地区偏高2.1度,苏南地区偏高2.2度。
月内各旬温度与常年同期相比:上旬全省区域内偏高1.2度,淮北地区偏高0.5度,江淮地区偏高1.3度,苏南地区偏高1.8度;中旬全省区域内偏高0.2度,淮北地区偏高0.7度,江淮地区偏高0.1度,苏南地区偏高0度;下旬全省区域内偏4.6高度,淮北地区偏高4.4度,江淮地区偏高4.8度,苏南地区偏高4.6度。
月极端最低气温-3度,3月17日出现在仪征;月极端最高气温34.7度,3月26日出现在溧阳。
2. 降水
月累计降水量:全省区域平均降水量51.9毫米,其中,淮北地区平均54毫米,江淮地区平均45毫米,苏南地区平均60.2毫米。与常年同期相比,全省区域内偏少18.8%,淮北地区偏多48.2%,江淮地区偏少32.6%,苏南地区偏少30.9%。
月内各旬降水与常年同期相比:上旬全省区域内偏多83.9%,淮北地区偏多258.3%,江淮地区偏多64.3%,苏南地区偏多13.6%;中旬全省区域内偏少41.8%,淮北地区偏少93.8%,江淮地区偏少55.2%,苏南地区偏少3.6%;下旬全省区域内偏少78.7%,淮北地区偏少29.1%,江淮地区偏少85.6%,苏南地区偏少87.2%。
月降水日数:全省区域平均雨日数7~10天,其中,淮北地区7天,江淮地区9天,苏南地区10天。
3. 日照
月总日照时数:全省各地155.8~249.1小时(图3),其中,淮北地区162.3~249.1小时,江淮地区155.8~223.1小时,苏南地区162.8~210.1小时。与常年同期相比,全省区域内偏多11.0%,淮北地区偏多4.0%,江淮地区偏多10.0%,苏南地区偏多23.0%。
月内各旬日照时数与常年同期相比:上旬全省区域内偏少15.0%,淮北地区偏少28.0%,江淮地区偏少15.0%,苏南地区偏多2.0%;中旬全省区域内偏多14.0%,淮北地区偏多17.0%,江淮地区偏多6.0%,苏南地区偏多22.0%;下旬全省区域内偏多32.0%,淮北地区偏多19.0%,江淮地区偏多35.0%,苏南地区偏多44.0%。
月阴天日数:全省区域平均阴天日数11~12天,其中,淮北地区11天,江淮地区12天,苏南地区12天。前三位分别是盐城市建湖16天、盐城市大丰15天、盐城市阜宁15天。
二、农作物生长状况及气象条件分析
月内小麦处于返青至拔节孕穗期,油菜处于抽薹开花期。月内气温波动大,虽然出现了3次较强程度冷空气过程,但全省气温仍总体偏高,大部分站点3月平均气温列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高值的前五位;光照较充足,全省普遍偏多1~3成,温高光足的气象条件促进了在田麦油的春长春发,苗情呈现较好态势,小麦一、二类苗合计比例较返青期(2月20日)进一步提高。月初出现明显降水,农田土壤墒情得到明显改善,但中下旬降水持续偏少,加之气温偏高,部分地区土壤再次亏缺。
1. 气温总体偏高,日照也较充足,麦油春长春发顺利;出现三轮较强冷空气过程,气温两次骤升骤降,好在低温影响总体较小
3月大部分地区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普遍偏高2度以上,列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高值的前五位,其中25-26日最高气温普遍达31~33℃,刷新3月历史同期极值。虽然月内上、中、下旬各出现了1次较强冷空气过程,但影响总体有限:上旬的5日和6日淮北北部部分地区、7日省东部部分地区最低气温低于0度,好在这些地区小麦还普遍未拔节,且此次低温过程前出现了明显降水,全省农田土壤墒情得到有力改善,降低了低温对在田作物的危害;中旬的17日早晨全省最低气温普遍在0度左右,部分地区低于0度,好在日平均气温仍普遍高于6度,低温持续时间较短,且小麦普遍处于拔节初期,耐低温能力较强、所受影响总体较小;下旬的29和30日气温较低,其中30日长江以北地区最低气温普遍低于3度并出现霜或霜冻,好在大部分地区小于3度的低温持续时间较短(普遍在1小时左右),且低温前的26-28日出现了降水,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低温伤害,正值拔节的小麦和开花的油菜所受影响总体较小。
总体来看,偏高的气温和充足的光照为麦油春长春发提供了充足的热量基础,全省麦油生育进程正常,苗情也呈现较好态势。
2. 月初的全省明显降水过程和12-16日淮河以南地区的小雨天气,及时补充了农田土壤水分,但随后降水持续偏少,部分地区土壤再次亏缺
3月2-4日我省出现一次较明显降水过程:东南部地区雨量达20~25mm,其他地区25~46mm,此次降水过程使得全省农田土壤墒情得到有力改善,据3月10日土壤墒情监测显示:除淮北北部和江淮之间西部的局部地区10厘米土壤相对湿度不足60%外,其他地区墒情普遍恢复到适宜范围内。中旬沿淮和淮河以南地区旬内出现明显降水,农田土壤水分得到进一步补充,有利于追施促弱接力肥和拔节肥;但淮北大部分地区无有效降水。下旬前期全省大部分地区墒情出现明显不足,尽管26-28日的降水过程对土壤墒情有一定改善,但未完全缓解土壤墒情亏缺。据3月31日土壤墒情监测显示:淮北大部、江淮之间大部和苏南西北部部分地区10厘米土壤相对湿度不足60%,局部地区不足40%,出现轻到中度干旱。小麦进入拔节期,需水量显著增加,此时水分不足容易影响幼穗分化和茎秆生长,同时也不利拔节肥施用和肥效发挥。
三、2025年4月天气预测与农事建议
据省气候中心预测:4月降水量淮北地区和江淮之间较常年偏少0~2成,苏南地区较常年偏少2~5成。4月全省范围内有3次降水过程,出现在4月14~15日、4月21~22日和4月27~30日。
4月平均气温淮北地区和江淮之间较常年偏高0~1度,苏南地区较常年偏高1~2度。月极端最低气温3~5度。4月全省范围内有2次降温过程,出现在4月8~10日和4月15~16日。
4月我省小麦从南到北开始进入抽穗扬花期,油菜进入结荚期,是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,也是气象灾害多发期,为此建议:
1. 提水增墒、防旱抗旱。4月降水偏少、气温偏高,将进一步加重土壤墒情亏缺程度,局部地区旱情将进一步发展,需及时提水增墒,确保作物正常生长。
2. 抢抓利好天气,防治病虫害。抢抓利好天气,重点做好以小麦赤霉病、油菜菌核病为主的病虫害监测、防治工作。
3. 加快春耕进度,力争全苗、齐苗。做好玉米、大豆和蔬菜等作物选种、播种、育苗工作,并加强已播作物的春季田间管理工作。
4. 兼顾设施蔬菜管理工作。各地要针对春季天气多变的特点,加强日光温室、大棚等设施蔬菜管理工作,科学调控温、湿度,促进蔬菜生长,保证市场供应。